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文物能有多骇人听闻?

你确定你没有往回走吗?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今年是虎年。。。2021年底,三星堆遗址8号发掘出土有“虎头虎脑”的龙形铜像。
考古学家介绍,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龙铜像(来源:央视)不仅是这只老虎,也是我们“挖掘”出来的许多与老虎有关的文物。
三星堆文化:虎形金箔
在三星堆文化先民的巧手下,一个小小的“金疙瘩”被反复敲打成细细的金块,变成了一只长2-3米的老虎,也就是“虎形金箔”。他们还仔细观察了老虎皮毛上垂直的黑色条纹,因此他们非常巧妙,在金箔上印上了代表老虎条纹的“眼睛”图案。
当老虎准备攻击猎物或配偶时,它会发出强有力的吼叫。三星堆文化的祖先经常能听到这种声音。除了害怕之外,他们还记录了老虎的“咆哮”行为,并将其展示在老虎形状的金箔上:虎头高举着,张大了嘴,咆哮起来!
考古学家认为,这件东西可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但可能是贴在一些特殊器物上的“配饰”,显示了古巴蜀人的“崇虎”传统。

老虎金箔(来源: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平原,其文化时代与中原商文化大致相同。虽然在这个地区很难在野外看到老虎,但历史时期老虎的分布密度相当可怕。
成都平原老虎的历史分布表明,20世纪以前,老虎在成都平原广泛分布。三星堆文化的祖先观察老虎应该不难。
红山文化:虎形玉石匾装饰
如果说虎形金箔是三星堆文化的先民对老虎习性的观察,那么下面的虎形玉牌则是先民对“红山文化”老虎特性的理解。

红山文化虎形玉匾装饰素描(来源:赤峰博物馆)
找不到原始对象。看草图。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老虎一面的全貌。红山文化的祖先可以说非常喜欢夸张。
你看,他们把老虎的眼睛“放大”了,让他们觉得自己从头上伸出来了,虽然老虎的眼睛真的不小,哈哈哈!红山文化的祖先也在玉匾上展示了大嘴老虎,但比三星堆文化的虎形金箔更详细的是,他们展示了老虎的牙齿。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牙齿暴露在嘴外,就像一把长剑。
这里需要讨论一下。在生物学史上,有这种“剑齿”的哺乳动物主要包括猫科下的透明齿动物科、尼姆拉维科和剑齿动物科。
那么,红山文化中的虎形玉盘代表的是我们所知道的老虎,还是三种动物中的一种?红山文化的时代大约在5000或6000年前,相当于中原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就目前的化石证据而言,鬣狗科和猫科物种在中新世(约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已经灭绝,这与红山文化的年龄相差太大,因此被排除在外。
最后剩下的剑齿虎亚科主要生活在中新世至更新世(约1600万年前至11000年前)。可以说,虽然它的生存年龄下限与红山文化的上限相差甚远,但仍有一段距离需要排除。
因此,在最新的化石证据能够证明剑齿虎亚科后来灭绝之前,蝌蚪君认为红山文化虎形玉盘上的“剑齿”是对一般虎犬齿的艺术夸张。
仰韶文化:蛤蜊壳上的龙虎图案
仰韶文化的祖先不能坐视不理!使用黄金和玉石这样的好材料有什么能力?放弃吧,看看我们用经常丢失的蛤蜊壳作为材料扑灭的“老虎”!
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多个文化层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遗迹。其中,他们发现了几组罕见且令人震惊的蛤蜊壳“动物图案”,尤其是第三组中的“龙与虎”主题图案。让我们看看考古发掘简报如何描述这张照片。

西水坡遗址第三组蚌壳饰有龙虎纹(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绘制)
“龙”被放置在整个图案中间的南部。龙头朝东,龙背朝北,龙头高,龙身舒展,有人骑在龙背上。这个人有两只脚跨过龙背,一只手在前面,另一只手在后面,他的脸颊稍微偏侧,好像在看什么东西。
雄伟的老虎被安置在龙的北面。虎头面朝西,老虎背朝南。老虎像龙一样昂首挺胸,尾巴高高翘起,鬃毛像松针一样高耸,好像随时准备逃跑。
一般来说,老虎的尾巴在尾巴尖是倾斜的。有时它会不停地摇晃,发出低沉的吼声,表明它可能处于警戒状态。除了尾巴的顶端,尾巴的其他部分通常不是这样的上升姿势,而是
至于“身上的鬃毛升起”,鬃毛指的是一些动物脖子上的毛,比如马脖子上的毛和雄狮脖子上的毛。但在我们的常识中,老虎的脖子似乎没有狮子(雄性)有力的鬃毛。
事实上,一些老虎亚种,如苏门答腊虎,已经观察到一些脖子上鬃毛发育不足的个体。
然而,尽管有上述例外,仰韶文化的祖先们制作了带有龙和虎图案的蛤蜊壳,他们观察到了老虎的哪些亚种。这个亚种的老虎是否有鬃毛,但仰韶的祖先只是夸大了这一点。
文博的小贴士:
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三组“蛤蜊壳龙虎图”虽然是蛤蜊壳制作的,但与前两组“文物”不同,因为一旦人为地将蛤蜊放错地方,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就会被破坏,可能无法恢复,因此,它们应该被称为“不可移动的文物”。
殷墟文化:各种材料的老虎
你一定知道这个常识: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朝晚期的都城。发现了商代的青铜重物、甲骨文、宫殿等。这是一个在考古界很受欢迎的“明星遗址”。
事实上,曾居住在殷墟、以商族为主体的先民们对老虎耍了把戏。他们似乎喜欢用各种材料制作老虎的形状。例如,石虎(图1)、石虎的头像(图3)和谢廷峰(图4)是在殷墟侯家庄陵墓区发现的大理石。
在著名的福浩墓中发现的象牙杯柄的下部是一只三维老虎的形状。此外,杯口边缘还有一圈“老虎图案”。
此外,殷墟还发现了由绿松石、骨、木等材料制成的老虎遗物,其中大部分出土于贵族或皇室成员的高级墓穴中。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殷墟所在的淮河流域在商代是野生虎的重要生活区。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以杨钟健为代表的学者对“安阳殷墟动物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老虎的遗骸只占整个动物群的一小部分,但同期猪、水牛、貘、山羊、羚羊、兔子、猴子、大象等哺乳动物的遗骸表明,该地区为老虎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商代的黄河流域可能有很多老虎。
从河南老虎的历史分布可以看出,20世纪以前,郑州以北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殷墟所在的安阳)是老虎的重要分布地。
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还有一件反映当时“人与虎的关系”的珍贵文物,那就是一刻刻刻着文字的虎骨(右前腿的肱骨)。它的内容是:新友,王田在鸡的记录中,赢得了大x虎,只是在10月,他擅长王三祀并威胁日本。
粗略地说,商王出去打猎,抓了一只老虎。不得不说,商王的猎物比“木兰秋服”期间的清朝皇帝要高得多。。。从成都平原到黄河,从黄河到辽河,广袤大地上的古人观察老虎,创造了“老虎”的场景。我们看不到。面对野生虎人口的严峻形势,让我们展望虎年,呼吁承诺更好地保护他们!
(作者:考古学,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商周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