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财产分享!人大代表:加强社区共用充电桩建设
对于许多城市的电动汽车用户来说,充电困难已经成为汽车最大的问题。有效增加社区充电桩的数量将有效缓解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焦虑。
据悉,上海市人大代表、君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正东,在2022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中指出,“如何规范住宅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设置和管理,以缓解充电难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其分析,上海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三大现状和问题:
首先,管理住宅区的物业公司缺乏为用户安装充电桩的热情。
对于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虽然国务院和多个部委多次发布了指导性通知文件,但这些文件大多针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社区,在许多社区的初步规划中没有固定的停车位。
因此,在实际申请充电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没有物业同意书,下一步无法申请安装。
其原因包括安全隐患的存在、其他业主的意见分歧等,其核心是利益机制的缺失。目前,对于绝大多数住宅区来说,问题是安装充电桩后,会增加物业公司的工作量,但却不能增加收入。
其次,产品质量控制相对薄弱。目前,住宅区的充电桩由私人安装,品牌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住宅区的充电桩缺乏安装和施工标准,由于政府没有强制执行,因此总体管理薄弱。
最后一点是缺乏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住宅区充电桩没有汽车产品等定期维护的制度安排,也没有公共充电桩等运营单位的建设和维护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刘正东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对于拥有固定停车位的社区,提倡私人充电桩共享。私人充电桩的空闲时间通过社区业主小组共享,供有充电需求的居民使用,配合物业管理,并收取适当费用。
第二,对于规划中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社区,街道负责统一规划,设置共用充电桩。
具体来说,充电桩的数量可以根据每个社区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按一定比例(如8:1)配置。充电装置由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城市供电公司提供和管理。收费由业主和电力公司结算,并可收取相应的维护费用。
第三,通过充电自主权公约和物业管理的合作,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共享充电桩。
考虑到收费车位的管理,在实际实施中可能会有人占用共享的收费车位,为确保每位充电车主在充电后能及时将车辆开走,可通过收取较高的停车位充电超时占用费进行控制。
第四,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进行运营。城市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招标等标准和程序,选择一批具有技术能力的运营公司,负责辖区内居民区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
将分散的单个安装转变为有组织、负责任的企业行为。社区收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管理制度。运营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对于所采用的充电桩产品,可以进行质量控制。
施工和安装也有质量保证。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制定企业标准,形成行业标准。充电桩产品也可以集中采购,统一规划,避免品牌混乱,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
第五,采用利益分享机制,解决行业委员会和社区物业公司在安装充电桩方面不积极的问题。对于需要物业公司合作管理充电桩的社区,行业委员会应与物业公司达成合作分享收入。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物业公司的支持,还可以使物业公司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收入;介绍市场化运营团队运营的社区,行业委员会将与运营公司达成合作,分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