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陕西省汉魏河引水工程秦岭特长输水隧洞竣工。这条隧道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底部穿越秦岭主山,创造了TBM单机连续掘进等多项世界纪录。
引汉入渭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十三五”期间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10项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该项目从陕西汉中的汉江及其支流子午河取水,通过隧道穿越秦岭,输送至黄河流域的关中平原,以解决关中乃至陕西北部的缺水问题。
项目完成后,陕西关中地区每年将进口约15亿立方米汉江水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四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五个新城、兴平、武功、三原等11个县级市和渭北工业区的用水需求,为1411万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优化陕西省水资源配置,协调关中和陕北地区用水,完善全国水网,维护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包括调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调水工程由汉江黄金峡水库、紫武江三河口水库和秦岭特长隧道组成。输配水工程由南干线、渭河干线、渭北东干线和渭北西干线组成。
其中,穿越段主洞为全线主要骨架控制工程,由铁路第一研究院设计,于2010年开工建设。中铁十七局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等单位参与建设。
据报道,,秦岭特长输水隧洞穿越3条区域性大断裂带、4条次级断裂和33条一般断裂,涉及20多种岩性。面临连续长距离硬岩开挖、超长施工通风、超长贯通测量、高频高强度岩爆、深部外水压力、非煤层有害气体、硬岩底板隆起、各类突水、,而TBM遇到涌水断裂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被国内外学者专家评为综合难题,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根据项目特点,铁路第一研究院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为首的技术团队,先后主持开展了五大类12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超深埋深部工程地质特征、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硬岩长距离TBM开挖、风险评估及对策与维护,完成重大技术方案的科学决策。
在过去的11年里,团队解决了4000多起岩爆、600多起突水、888米底板隆起、三次TBM堵塞等问题,创造了TBM施工通风距离16.5公里、钻爆施工通风距离7.2公里、隧道贯通距离27.3公里的世界纪录。
此外,为了保护秦岭地区的生态和生物基因库,第一铁路研究院在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地区进行了大量科学细致的调查。通过绕开线路、禁止设置施工支洞等措施,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至最低,采用“高效沉淀池+滤池+活池”的“活性炭处理”工艺,确保隧道施工排水经处理后达到二级地表水水质标准。
此外,在整个秦岭隧道中,北段是地质最复杂、工程风险最高、施工技术难度最大的地段。施工期间,隧道内温度经常超过40℃,相对湿度超过90%,以及岩爆、突水、软岩流沙等。
中铁十八局集团项目组采用世界先进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作业,掘进直径8.02米,施工长度19449米。先后穿越20多个断裂带,克服了非含煤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长距离通风、长距离连续开挖、长距离皮带排渣、断裂带开挖等工程技术难题,连接提前610天实现,创下了类似环境条件下单日50.5米、单月868米的最高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