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据媒体报道,福州一名1岁女孩因不明原因被铊中毒,这件事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一些专家说,铊是一种稀有重金属,通常只能在实验室中获得。普通人摸不着,治愈后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致癌。


微博截图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铊是什么,它来自哪里?你怎么知道是铊中毒?
为了健康和安全,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铊。
铊是什么?它来自哪里?
铊[tā],它是地壳中的一种天然元素,主要以单价元素的形式存在。在海水、局部强氧化淡水和土壤中,主要以三价氧化物形式存在。
铊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在酸性条件下易溶于水。在溶解状态下,一价铊相对稳定,而三价铊可以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从水中沉淀。
铊可以通过冶炼金属矿石、采矿、水泥生产和煤基矿物燃烧释放到生活环境中。
铊通常与某些金属共存。高温冶炼时,铊蒸汽可能会中毒。
铊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如碳酸铊、硫酸铊、硝酸铊和碘化铊。前三种盐是非常水溶性、无味、无色和剧毒的。它们曾被用作灭鼠剂和脱毛剂。在许多国家,它们的使用受到限制或禁止,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在使用。
因此,铊会直接污染环境,人体也可能因接触铊而受到伤害;后一种化合物在工业上有一些特殊的光学性质,也有接触和使用的机会。
在中国,铊中毒的方式是什么?
在中国,铊中毒有四种方式:
首先,由于收集和加工含铊的矿石(汞矿石),土壤覆盖在含铊的矿渣上,用于种植蔬菜。在干旱年份,地下水通过渣层被长根卷心菜吸收。人们大量食用含铊的蔬菜,导致铊中毒,导致局部地方病(贵州病例);
二是在高温加工铊盐的生产环境下,无防护设备手工操作,吸入大量含铊蒸汽(株洲、北京案例);
三是误将铊盐作为食盐(江西案例);
第四,作为一种可能谋杀他人的手段。
你怎么知道是铊中毒?
铊中毒患者通常有隐藏的病史、非典型的早期临床症状和快速的病情变化。
铊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运动无力和心、肝、肾损伤,这些都是非特异性的。中毒症状不典型,常误诊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表现与中毒剂量、年龄、基础疾病、入体方式、免疫功能等有关。
特征性脱发是诊断铊中毒的重要线索。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和脱发被认为是急性铊中毒的典型三元组。其中,神经系统损伤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但其严重程度与血液和尿液中铊的含量不一致。
血液和尿液中铊含量明显增加是诊断急性铊中毒的“黄金指标”。人体内的铊主要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由于尿液采样更方便有效,尿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体内铊的负荷,尿铊的持续时间比血铊的持续时间长。
如果有可疑的铊接触史,且有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和脱发三联征,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外,可初步诊断,结合血液和尿液中铊的增加可明确诊断。
目前,铊中毒的诊断和治疗缺乏标准化方案,医疗机构之间的治疗差异明显。
中国毒理学学会中毒与治疗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毒小组联合组织院前急救、急诊医学、中毒治疗、预防、治疗等领域的专家,《危重医学与毒物检测》联合撰写《中国急性铊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重点关注急性铊中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推动急性铊中毒诊疗规范化。
铊中毒机制复杂,理论很多。科学界尚未达成共识,迄今尚未得到澄清。
急性铊中毒可以治疗吗?
目前,急性铊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但可以尽快使用,如血液透析或普鲁士蓝血液灌流治疗结合血液净化。
治疗原则是尽快排毒,减少毒物吸收,及时清除铊,减少消化道对铊化合物的吸收;出现神经症状和其他器官功能损害时,应及时给予神经营养、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如何预防急性铊中毒?
根据铊中毒的几种常见方式,有针对性地预防:
在矿区种植食用蔬菜,要注意有害物质的富集;注意生产环境中的个人防护;不要将盐与其他物质混合。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我们不能有伤害他人、防范他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