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俗称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大脑中的橡皮擦”。临床上,它以综合性痴呆为特征,如记忆障碍、失语、失用症、失认症、视觉空间技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个性和行为改变。目前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女性人数是男性的两倍,然而,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
3月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脑认知与脑病研究所叶可强教授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之声》上。《自然》最新的研究结果为困扰人类多年的谜团提供了重要的解释。
研究团队首次透露:促卵泡激素的增加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体内促卵泡激素的含量将急剧上升至10至数十倍,而同年龄组的老年男性体内促卵泡激素的含量仅高出2至3倍。当FSH与大脑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时,会激活大脑β/AEP通路中的C/EBP,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外源性FSH引起C/EBPβ/AEP通路激活
从受体基因敲除、促卵泡激素特异性阻断、外源性补充和信号通路抑制等方面,研究团队充分证实促卵泡激素通过C/EBPβ/AEP通路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进一步揭示了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高于男性的具体机制。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正在进行针对促卵泡激素的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前研究,以便为阿尔茨海默病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相关论文的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