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scienceandtechnologydaily报道,3月22日至24日,以移动通信行业为代表的产学研界举办了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成为全球6G发展的重要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指出,作为2030年后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技术,追求覆盖、带宽、时延等单一技术指标跨越的传统路径已不适用。6G必须探索和开拓多目标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范式,如技术性能、成本投资、能源消耗、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效率。
据报道,6G正在按照既定的步伐从需求向标准迈进。预计到2030年左右,6G将在该行业上市。

洪伟教授关于科学与地学6G网络融合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是:5G网络将是最具革命性的。人类将首次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在整个地球表面、近地空间乃至部分外层空间的全覆盖,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互联。
对于6G广域覆盖的预期,马斯克的低轨卫星“星链”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目前,马斯克的‘星链’通过卫星pots接收和传输信号,目标用户群与移动通信非常不同。”毕奇指出,6G能否突破链路损耗和商业模式问题,在6G期间不使用卫星天线将卫星链连接到手机上,以及有多少6G用户愿意承担卫星服务成本,仍然存在很大挑战。
中兴首席科学家向际鹰也表示,卫星通信是地面网络的重要补充。它在稀疏场景中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并提供通用服务,但不能取代地面网络。在人口稠密地区,其产能远远达不到要求。未来,我们希望天基网络和地面网络的关键技术能够在一个大的技术体系中得到整合和协调。

根据之前的相关预测,6G的网络速度可以达到1000gbps,延迟小于100US(即0.1ms),速度是5g网络的50倍,延迟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
它在峰值速率、延迟、流量密度、连接密度、移动性、频谱效率和定位能力等方面远优于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