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谣言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谣言会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甚至是伤害国家,会让一个团体变得散乱,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
俗话说,“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现如今的网络世界中这样的“谣言”传播起来更是又快又广。杭州的谷女士就无故受到了网络诽谤,一段被偷拍视频,加上凭空捏造的聊天记录,炮制出了所谓的“爆款新闻”,让她深受其害。

这是一段由手机拍摄的9秒视频,拍摄时间是2020年7月7日傍晚,在某小区的快递驿站,所拍摄的是一位等待取包裹的女士。
一个月后,2020年8月7日零点,身在杭州的谷女士收到了一位北京朋友的信息。
这段9秒的视频后面,是大段暧昧的聊天记录。大致内容为一个已婚生子、条件优越的女业主,出轨了一位快递小哥。

谷女士,未婚,没有孩子,一年前从北京搬到杭州工作,与男友租住在余杭区良渚街道的一个小区里,收养了一只流浪猫。除了这段被偷拍的视频,后面的信息与她毫无关联。
人常说“眼见为实”,但谷女士发现,一段自己被偷拍的视频加上不知哪来的聊天记录,就让她百口莫辩。
仅凭一段9秒的偷拍视频,一款捏造的“爆款新闻”就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那它的传播范围究竟有多大?始作俑者又是谁呢?
2020年8月7日下午13点30分,谷女士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到这家超市,找到超市的老板郎某询问情况。
根据郎某的描述,2020年7月7日傍晚,他在快递驿站偷拍了谷女士的视频,随后发到了一个有200余人的“车友群”里,何某也是这个群的成员,为博人眼球进行吹嘘炫耀,郎某与何某分别扮成所谓的女业主和快递小哥,捏造了聊天内容,这些虚假信息经其群内成员打包转发,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发酵。
接警后,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对案件展开调查,对涉事的郎某、何某诽谤他人的行为分别作出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警方于2020年8月13日,发布警情通报,介绍了案件的真实情况。
可即便如此,谣言并未消散。那些不实的内容被冠以各种耸动的标题,依然在网上流传着,对谷女士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2020年9月,她被诊断为“抑郁状态”,被任职的公司劝退,再去找工作时也屡屡碰壁。谷女士深感恐惧与无力,她不知道这则恶意的谣言对她的影响将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郎某与何某行政拘留期满后,谷女士曾希望与两人和解,算是给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句号,条件是两人录制道歉视频,并赔偿相关的经济损失。
郎某与何某对待道歉的态度,以及认为这件事情只是开了个玩笑的心态,让谷女士无法接受。
二人缺乏诚意 当事人走司法途径维权
经济赔偿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郎某与何某道歉的态度在谷女士看来也缺乏真诚悔意,因此她决定放弃和解,以诽谤罪提起自诉,追究郎某与何某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在准备提起刑事自诉的过程中,谷女士背负了很大的压力。
2020年10月26日,谷女士委托诉讼代理人向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提交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立案审查,通知自诉人提交证据材料,并调取案件的行政处罚材料。2020年12月11日,诉讼代理人再次补充提交了刑事自诉状及证据材料。经审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符合自诉案件的受理条件。
这段视频拍摄于2020年12月14日,当谷女士得知案件已经立案之后的反应。虽然已经立案,但对于案件未来的走向,谷女士内心还是充满忐忑。
2020年12月25日,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建议,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对郎某、何某涉嫌诽谤案立案侦查。对于谷女士所遭遇的这桩诽谤案件,检察机关认为,郎某、何某的行为不仅损害被害人人格权,而且经网络社会这个特定社会领域和区域得以迅速传播,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应当按公诉程序予以追诉。
应对网络谣言的方法:
1、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网络谣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时发布政府及公共事务、突发事件信息,用正确的信息抵制谣言。当前,各地各部门在加强网站建设上动作很大,但是在维护网站上跟进不平衡。
3、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网络的虚拟性及相关法律创立的滞后性,刺激了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传播者的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