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国中最强大的是东魏、北齐,而东魏北齐最鼎盛时期是高洋时期 公元535年2月,宇文泰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拥立南阳王元宝炬后建立西魏,正式开始了东、西魏和南梁,乃至北周、北齐和南梁或南陈两个阶段的三国演义。 两个阶段三国的实力对比,东魏和北齐占有明显的上风,因为奠基者高欢几乎全盘接收了当时北魏的最强军事力量,即来自北方六镇的十万鲜卑精锐,而且拥有繁华的中原和华北之地;西魏的奠基者宇文泰只有四五万杂牌军,并蜷缩关陇一隅;南梁在刚立国时也曾威风八面,可是在北齐建立时,由于经历了侯景之乱,南梁已经奄奄一息。 因此,相比较而言,东魏和北齐就相当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曹魏。而东魏和北齐的最鼎盛时期,是在高洋执政时期。 二、浑浑噩噩突然变得精明强干 高洋是高欢的二儿子,因此他没有资格继承高欢之志。 即便没有立长不立幼的问题,高洋的大哥高澄也比高洋更有帝王相,因为高澄显得“机略严明”,让满朝文武肃然起敬,而高洋则“貌若不足”,一副呆若木鸡样,因此在大家眼里,高洋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可是,真正明白高洋的,恰恰就是他的父亲高欢和大哥高澄。 高欢常常对人夸高洋,说高洋看问题的深度和能力是超过他的。 高欢看重高洋,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高欢给他的几个儿子一团乱丝,让他的儿子们解开,其他几个儿子都茫然无措,只有高洋抽刀将乱丝斩断,说:“为乱者必须斩。”让高欢非常赞许。 第二件事,高欢给他几个儿子都配了士兵,让他们带着出城,又秘密派了另一队士兵身穿甲胄假装偷袭他们,结果高澄和几个儿子吓得不知所措,只有高洋带兵上前厮杀,并擒拿为首者。 身为大哥的高澄也知道高洋的能力,他常常打击高洋,说你这副模样都能做皇帝,那就和相书上说的矛盾了。高澄如此说,恰恰是因为他明白高洋,因此对高洋非常猜忌。高澄对高洋的猜忌,除了他内心并不认为高洋比他差,更有算命者说高洋要成为帝王。 《北齐书.皇甫玉传》中记载了一个来自南方的盲人,他听了高洋的声音就说“当为人主”,听了高澄的声音却毫无反应。 高欢死后,高澄继承他的事业,继续成为东魏的权臣。高澄做得非常好,他的一大功绩就是挫败了侯景引南梁进东魏的阴谋,不仅打败侯景,而且获得了大批南梁土地。更厉害的是,高澄还使用反间计让侯景和梁武帝内讧,结果强盛的南梁一夜间被侯景破坏得满目疮痍,国力迅速衰弱。 可是高澄的命却不长,他执政3年,在任上做得非常好,正考虑从东魏孝静帝手中受禅之际,突然被他宠爱的厨子刺死。 而高澄死后,一向表现浑浑噩噩的高洋突然变得精明果断起来,他果断带兵将6人刺客小团体一网打尽,不经审问就立刻诛杀,之后掩盖高澄的死亡,直到第二年正月才宣布高澄死亡的消息。又过了4个月,高洋搞了一个禅让,废东魏孝静帝,建立了北齐。 三、强大文治武功的英明圣主 1、武功赫赫 高洋的北齐,是个三面环敌的国家,西面是宇文泰掌权的西魏;北面是契丹、突厥和等游牧民族;南面是先后的南梁和南陈。 高洋是政坛新人,他首先面对的是他父亲的老对手,西魏权臣宇文泰。 高洋作为一个没有帝王之相的人,突然废魏而打出北齐旗号,立刻就引来雄心勃勃宇文泰的兴趣。 公元550年5月高洋称帝,8月,宇文泰的大军就汹涌而来。 宇文泰带着大军伐齐是非常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高欢和高澄之后,东魏已经无人,更何况东魏被北齐取代,正是他以魏国名义复国的好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高洋则针锋相对,他亲领大军出晋阳(今太原)。宇文泰率领大军士气高涨地渡过黄河,可是,当他抵达北齐边境的建州(今新绛以南)时,听说高洋大军军容严整,立刻就不敢再向前运动了,他无奈感叹:“没想到高欢还在。”再加之当时多雨,又进入了秋冬,西魏牲口多病死,宇文泰劳师无功,不得不撤退。 宇文泰兴高采烈而来,未交战就主动败退,对西魏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让边境上的百姓们两相比较,认为西魏已经日下,而北齐则正蓬勃兴起,于是,他们选择了北齐。结果,高洋对西魏不战而胜,反而获得了洛阳和平阳(今临汾)以东的大片土地。 此后,西魏再也没有敢主动向北齐挑衅。 而宇文泰儿子们建立的北周和北齐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反而高洋有了并吞北周的想法,他曾因为“关陇未平,投杯震怒。”因此,北周人担心北齐军乘着冬天黄河结冰渡河,每到冬天,就开凿河面冰块,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宇文邕时期。 西边的威胁解除,高洋瞄准了北面。 公元552年正月,高洋亲率大军讨伐北方契丹的库莫奚,他在代郡大破库莫奚,获得各类牲口10余万,之后再主动突击,俘获契丹10万余人,各类牲口数十万,将正在崛起的契丹打残,使得契丹的崛起延后了200年。 打败契丹之后,高洋又把打击目标瞄向了突厥。此时突厥刚击败了草原霸主柔然,正挟胜利者的余威,没想到被高洋迎头痛打,逃到朔方(今陕北一带)又被痛击,于是不得不表示臣服,每年向北齐进贡。 柔然虽被突厥所败,可是其残余力量依然强大,屡次三番在北齐边境抢掠,最大时曾动用数万骑兵。 高洋发动了对柔然残余势力的征伐,在肆州(今定襄和代县一带)大破柔然。高洋曾带着5千人马被数万柔然骑兵围困,如此众寡悬殊,而且对方全是速度极快的骑兵,可是高洋表现出他自来的“深沉有大度”,毫不惊慌,神情自若地指挥,他亲冒矢石,以5千军队打得数万柔然骑兵伏尸20里,将自北魏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柔然问题基本解决。此后,令关内民族胆寒的塞外柔然逐步销声匿迹。 北边的边患基本得到解决,北齐国威大振,“北边安静,远国来朝贡者颇多。” 高洋对西面和北面的战事达到了全面的目的,他又开展了对南朝的战事。 高洋对南朝用兵和西和北两面不同,对西和北是防御性质,可是对南却是主动进攻,因为南朝由于侯景之乱动摇了国本,对高洋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从公元552年到公元556年的5年间,高洋在攻打南朝方向上可谓不余遗力,也使用了各种谋略,包括反间计等等,可是他的军队是传统的鲜卑骑兵,对水战外行,因此并不如打北方战争那么欢畅淋漓,公元556年建康江面上的大战,反而损失惨重。 饶是如此,到公元557年南陈建立,高洋也囊括了南朝长江以北的淮南土地,将国境线延伸到了长江,使得陈朝成为南朝最小的国家,迫使陈朝皇帝陈霸先对自己纳贡称臣。 高洋四面扩张的武功功绩,已经在高欢之上。 2、内政清明 青史对高洋的评价是: “志识沉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雅好吏事,测始知终,理剧处繁,终日不倦。初践大位,留心政术,以法驭下,公道为先。或有违犯宪章,虽密戚旧勋,必无容舍,内外,莫不祗肃。” 实际上,高洋也做到了一个雄才大略帝王具有的方方面面。 高洋大力兴办学校,亲自农耕,求贤若渴,注重法律又重礼仪,因此,他的北齐能长期对西魏、北周和南朝保持优势,是有根本原因的。 高欢和高澄以来,鲜卑功勋对百姓们的掠夺极其残酷,以致高欢时期的大臣杜弼将这些鲜卑功勋称为国家的内贼,建议高欢将他们杀掉。可是最终高欢和高澄也没有能解决这些功勋贵族的问题。 高洋解决了。 高洋并没有采用当时杜弼的建议,而是建立了一套俸禄制度,并配套了相关的法制,使得功勋贵族们再没有掠夺百姓的理由。 高洋还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以真才实学起用,而不是看门第,这和西魏北周以及南朝有了根本的区别,结果他麾下人才济济,既有守仓库出身的寒士,也有没落贵族。 高洋还有两项了不起的文化成就,即修订了一部对中国古代法律意义深远的著作《麟趾格》,还有一部则是位列二十四史之一的《魏书》。 高洋在任仅仅10年,10年内既有开疆拓土的武略,又完成了两部不朽的文化著作,这样的文治武功在中华历史上屈指可数。 四、从圣明到精神异常 高洋是个特别的人物,凭借他执政前期开创的辉煌文治武功,可进入屈指可数的圣主之列。 可是,为政6年以后,高洋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圣主变成了精神异常的暴虐之君。 高洋在朝堂上随时放着大锅,长锯等杀人工具,想杀人时就在朝堂上当场处死,他特别喜欢将人肢解、烧死和淹死,喜欢看受刑者的痛苦状,听受刑者痛苦呻吟的声音。 高洋把自己的三弟和七弟关进猪笼里烧死;杀掉自己最宠爱的妃子,用她的大腿骨做了一只琵琶,还自弹自唱;他凌辱自己的大嫂,高澄的遗孀元氏,这还不算,更找来一群人凌辱元氏;几乎将自家高氏家族的所有妇女都凌辱个遍。 不仅如此,高洋有时赤身露体,有时身着女性衣服,有时又带着刀弓游于街市,而且只要心血来潮,随时就进入了功勋贵族的府邸,之后自然又是一番瞎折腾。 如此等等的表现,已经显示高洋异于常人。而在高洋这个异于常人的人面前,他的文武大臣们都感觉“朝不谋夕”。 高洋的突然转变,差异明显判若两人,目前有三种解释: 1、《北齐书》上的解释是“以功业自矜”,也就是以功劳自傲,可是高洋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自傲的范畴,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 2、家族遗传精神病,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他的后代也同样行为无常。可是,这并不能解释高洋本人的精神异常,因为高欢和高澄都很正常; 3、比较科学的是第三种说法,即酗酒造成大脑中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高洋的酗酒,是“朝亦饮酒醉,暮亦饮酒醉。”说明高洋24小时都处于醉酒状态。酒精能麻痹中枢神经,对脑神经的损伤非常大,因此,此时的高洋已经完全不是执政前期的高洋。 公元559年10月,高洋“暴崩”,这个“暴崩”也几乎可以断定是饮酒过量而死。 高洋死时才3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也只有“酗酒”才能让他突然死亡。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