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键盘侠们不会在乎这是否是懦夫行为,只要能达到目的(宣泄感情、攻击他人等)就行,因为网络属于虚拟世界,他们或多或少会少点顾忌。
-
有些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去网上发泄的,有些是跟风的,有些是脑壳或心理有问题的。
-
以个人的行为,他认为这不是懦夫,甚至还以为此沾沾自喜。有的认识幸灾乐祸,有的人是自以为是。还有的人就是挂羊皮毛狗肉。
-
1.“前台”与“后台”的形象塑造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中提出“前台”“后台”的观点。同样,网络世界的人也会塑造一个自己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形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变得方便快捷,网络赋予每个人平等的发言权,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使每个人都能够随意在网络上塑造自己的“形象”,如为生存而艰苦活着的打工族在网络上可能是一位年薪百万的公司白领。人们在刻意塑造自己的“网络形象”时,心理上的缺失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需要大量的关注来弥补这种缺失和失衡,所以,在一些网络暴力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事件参与者以一种道德制高点的姿态对他人进行审判,说着许多“何不食肉糜”的话,以博得他人关注。
2. 自我意识过剩
在一个平等的交流模式下,有些人会社会化不完整。他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是一直保持原有视角去看待世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认为自身是世界的中心和主体,自己以外的人全是客体。这些人总是用自己的个人经验去观察、审视其他人,即自我意识过剩,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要“纠正”与自己不一致的“错误”观点,并且沟通不是为了说服他人,而是享受站在道德制高点所带来的满足感。
3. 情感宣泄的需求
网络的另一鲜明特征便是具有匿名性。在网络上,用户不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形象,不再顾忌自己的言行将会带来什么后果,而是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