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又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与妇女绝经有关,是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在骨组织方面的表现,好发于50~65岁年龄段的妇女。妇女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骨骼缺乏雌激素的保护,而不能拮抗甲状旁腺激素的骨吸收作用,致使骨无机盐迅速流失。雌激素一方面抑制破骨细胞的溶骨作用,减少骨的吸收;另一方面又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的形成与修复。绝经后肠钙吸收减少,尿钙排泄增加,骨吸收速度明显高于骨形成速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量流失的主要部位在骨松质。骨松质骨质吸收迅速,出现骨代谢转换率高于正常,故又称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骨折多发生于椎体与桡骨远端。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好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特征是骨皮质与骨松质按比例流失。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老年人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水平低于正常,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肠钙吸收明显减少,骨钙丢失加速,但丢失率较缓慢,故又称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骨折多发生于椎骨与髋部诸骨。
3.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见于8-14岁青少年,无明确的原因,与遗传关系密切。此外,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钙常摄取不足,骨钙可流失8%-10%,因而易发生骨质疏松,有人也将此类骨质疏松列入特发性骨质硫松。 *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几个类型?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第一,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第二,继发性骨质疏松,因某些疾病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或一些生活习惯造成的骨质疏松。第三,特发性骨质疏松较罕见,主要见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没有明确的病因。对于骨质疏松这种疾病,大家在了解这种疾病的主要知识之后,就可以在生活当中做好这种疾病的预防工作。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