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区气温都在20度以上,很少有低于20度的,都不用考虑怎么过冬,只是冬天鱼活动少,吃食量少,生长较慢而已,
-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是25~35℃,一般低于7℃时死亡。 目前我国南方在水产养殖越冬时使用最普遍的措施是搭建越冬薄膜大棚。但是由于罗非鱼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搭建越冬棚只适用于进行罗非鱼鱼苗培育,而成鱼的越冬只能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 一、越冬池塘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基础好、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越冬池塘须进行清塘、晒底、加高加固塘基、消毒和肥水。不能让塘底晒得太硬,以利于塘鱼打窝聚群越冬;定期使用生石灰或生物制剂调水, 肥水时使用已发酵的有机肥,待清塘药效消失、试水成功后放养。越冬池塘还要适当提高水位,一般在2.5~3 米为宜。不建议水位太高,因水深在3 米以上时低层溶解氧不足。 二、控制养殖密度 罗非鱼的养殖密度一般为2000 尾/ 亩左右,在越冬前要尽量将大规格的罗非鱼上市,把密度降到1000 尾/ 亩左右。这样做既保证了水中溶解氧充足又减少了因越冬时摩擦造成的鱼体损伤,对越冬时的病害预防有很好的效果。 三、池塘水体的增氧 冬天气温下降,池塘底部一般氧气不足,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较多。由于罗非鱼喜欢集群过冬,在低温时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容易干扰鱼群,建议使用增氧剂或用微孔充气增氧的方式增氧, 以保证池塘的氧气供给同时又不会加速水层循环和惊动鱼群。 四、池塘底层水质的处理 冬季冻死鱼的重要原因是池塘底层水严重缺氧,鱼类被逼游上水面而冻伤死亡。为减少损失,应在越冬前进行池塘水质处理。在越冬前使用光合细菌、EM 菌等微生物制剂,把池塘中积累下来的大量有机物(如:剩饵、粪便和尸体)和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分解利用,并且改善底质、稳定水体, 防止塘鱼在越冬期间因底层水缺氧游上表层水时冻伤冻死。 五、对科学的饲养管理 由于冬季寒潮持续时间的不可预测性,令塘鱼存塘过冬待价销售的风险大增,有全塘冻死的可能。因此,建议对越冬罗非鱼加强管理: (1)合理控制越冬养殖密度,达到商品鱼规格的, 在入冬前销售一定数量的成鱼兑现养殖成本; (2)优先选择最耐寒的品种进行越冬,如奥尼罗非鱼和YY 罗非鱼。 (3)合理选择入池时间。在晴天水温20~22℃时进池,并在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结束。因为水温低于16℃时,起捕过鱼就不能越冬,鱼体会被冻伤或刮伤,进池后会陆续病发死亡; (4)科学投喂。进行越冬的品种科学投喂,因为过肥的鱼类反而更易被冻死。 (5) 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冬季鱼类最容易发生水霉病,须使用食盐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并预防水霉病。尽量减少拉网等容易损伤鱼体的操作。 (6)塘鱼越冬期间,须更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气候变化, 了解越冬品种的耐寒特性,预备应急措施。做到每天早、中、晚巡塘,配备温度计随时监测越冬棚气温和水温,合理投料、对症下药和及时增氧。 (7)在寒流袭击期间,不能因为池塘水位太低而加水,以免鱼类应激而容易冻死。 (8) 露天池塘晚上不能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引诱鱼类到池塘表层低温区而冻伤, 易引发水霉病而死亡。 (9)不能在池塘边放鞭炮或搅动池水,以免鱼类受惊应激而容易冻死。 (10)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塘水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的目的。 六、其他防寒设施的应用 搭建挡风墙和挡雨薄膜成本较低, 又可切断不同温层对流及风力造成的交替流。一是在越冬池塘靠西北角一侧上方用稻草和竹杆搭建简易的挡风墙,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二是搭建挡雨薄膜。在越冬前在池塘北面1/3 地方两边打上木桩,拉上钢丝绳,上面拉薄膜,以阻止冰冷雨水往下沉,白天及阳光有吸热作用,晚上能减慢散热。
-
照燈阿, 燈會發熱, 自然會將水溫維持一定溫度.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