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容简介 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从伦敦新搬来的单身汉阔少宾利先生爱上了温柔美貌的大女儿简,他的朋友达西则倾情于二女儿伊丽莎白。由于她听信了年轻军官韦恩的谗言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致使这桩婚姻进行的十分缓慢。经过一连串有趣的周折后,误会终于得以消除。达西克服了傲气,伊丽莎白也克服了对他的偏见,最后两人终成眷属。与此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另外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过程,即已是27岁的夏洛特出于寻找归宿找个可以依靠的有钱人遂于柯林斯结婚,莉迪亚一贯轻浮,与韦恩私奔后,经达西搭救而苟合成婚。 2、作品简析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3、作品影响 《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丁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傲慢与偏见》克服了这种倾向而接近于现代生活。她在小说中运用喜剧的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女主人公和达西的婚姻是作者颂扬的“为天下有情人树立一个榜样”的幸福婚姻。 4、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1796年,21岁的奥斯丁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
简·奥斯汀早在两百多年前就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用幽默睿智的文字,给我们奉上了五堂幸福婚姻课。
不止是女孩其实这是人人都值得一读一看的幸福婚姻必修课。1、不存在纯粹感性的爱情,也不存在纯粹理性的婚姻。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探讨了婚姻的两个极端。其中一个极端就是纯粹理性的婚姻,只考虑金钱利益,并无爱意在其中,比如柯林斯与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闺蜜,而科林斯先生则是世界一流的滑稽之人,他谄媚权贵,附庸风雅,可笑又无趣,务实到发指。
按照英国当时的法律,科林斯可以继承贝内特先生家的房主,所以,他贼溜溜地首先挑选贝内特家最漂亮的大女儿简作为妻子,但得知简名花有主之后,马上改为向伊丽莎白求婚,结果当场遭到拒绝。更可笑的是,在被拒绝一天以后,他就决定向夏洛特求婚,而夏洛特居然立刻接受了。
夏洛特接受科林斯的求婚出于什么考量?书中是这么描写的:Mr. Collins to be sure was neither sensible nor agreeable; his society was irksome, and his attachment to her must be imaginary. But still he would be her husband.
这真的很像有些姑娘的论调,”我之所以结婚,是因为觉得年龄到了,该结婚了,至于和谁不重要。“而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不长久的。
《傲慢与偏见》当中,也有一段纯粹感性的爱情,那真是为爱而爱,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一见钟情的军官威克姆先生私奔了。这纯粹是激情碰撞,基本不存在理性。在作者笔下,这样的爱情是需要金钱和婚姻来救场的,达西先生的资助让小两口摆脱了窘境,也让贝内特家免受名誉损伤。
但是,这种纯粹的爱情最后能怎么样呢?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How little of permanent happiness could belong to a couple who were only brought together because their passions were stronger than their virtue.
显然,莉迪娅的婚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想必最终,威克姆先生年老之后就是贝内特先生,而莉迪亚则是她母新的翻版。
2、幸福婚姻的前提是坚实的物质基础
《傲慢与偏见》中有一段对话耐人寻味,简问伊丽莎白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达西先生的,伊丽莎白回答道:It has been coming on so gradually, that I hardly know when it began. But I believe I must date it from my first seeing his beautiful grounds at Pemberley.
她当然是开玩笑,因为读者早已明白,吸引伊丽莎白的是达西的才华。不过她这么说,也并非完全在开玩笑,下图就是彭伯利庄园的原型,位于德比郡的查特沃思庄园。
相信对于很多女生而言,成为上面这样庄园的女主人,实在是不小的诱惑,实际上,简奥斯汀27岁时曾答应过一次求婚,对方比奥斯汀小六岁,相貌平平,说话口齿不清,有些木讷。但他继承了一大笔地产,包括一幢相当不错的别墅。不过奥斯汀经过一夜思考后,还是退掉了这门婚事,因为她知道仅有豪华别墅对于婚姻来说是不够的,而这也正是伊丽莎白的想法。
3.幸福婚姻长久的秘诀不是激情,而是互相仰慕。
那么,是不是有了大庄园,婚姻就一定能幸福的延续下去呢?其实不是,因为幸福一时容易,而长久幸福下去则是一种修行。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要是按照简奥斯汀的逻辑,幸福家庭的终极秘诀就是:夫妻互相仰慕。
Respect is the bedrock of lasting love.
这种仰慕,大概是一想起你就会微笑,你做什么我都觉得好,你时时刻刻让我感到骄傲的那种互相仰慕。这正是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走到一起的动力。Malcom Gladwell的畅销书《Blink》中指出,在研究了上千对婚姻不幸福却还在一起凑合过日子的夫妇之后,他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些夫妇无意中都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表达了对对方的蔑视(contempt)。
4、幸福婚姻如运转良好的公司,大家各司其职,默契前进。
我们都知道,但是却很少深挖,为什么每个拥有财富的单身人士都一定想要位妻子?其实,像达西这样的钻石王老五需要的是一位女家长,这位女家不必太漂亮,但是一定端庄大方,容貌上散发光辉,言行举止让人如沐春风,待人接物得体大方,懂得独立思考,也懂得适当妥协。这样的女孩才是最佳合作伙伴,是保证财富传承的最佳对象。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只写到了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们从达西的性格和伊丽莎白的脾气可以推知,一个收起了傲慢,一个消除了偏见,达西提供财富,而伊丽莎白有主见、独立、又待人热情,正是管理这财富的不二人选,相信他们的幸福会是长长久久的。
5.如果认为千篇一律的幸福让人乏味,那么读书就是婚姻最好的春药。
幸福和谐的婚姻有一剂最好的春药:那就是读书。这不是乐乐老师说的,而是简·奥斯汀隐藏在《傲慢与偏见》的字里行间的。她认为女孩子要爱读书,多读书,还不能读死书,死读书。比如伊丽莎白的小妹玛丽,就是迂腐读书人的典型,简·奥斯汀认为这样的书呆子姑娘不可能有什么好姻缘,同样她也认为像宾利小姐那样的虚荣型读书人也无法赢得达西的心。
从女性角度出发,看一个男人能不能嫁,一看他待人接物的方式,尤其是对社会地位低的人的态度;二看身型相貌,相由心生,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是最佳频率;三看他的书架。
关于这本书想要获得购买渠道可以去当地的书店或者网购。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