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虽然有小部分现代工业及与其相联系的先进阶级,但总的说来,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状况就决定了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为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创造生产力基础。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生产力落后,发展不平衡;生产关系上存在多种形式的公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这些都说明,我们今天仍然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填入 必然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其基本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一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三,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并存发展。 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同当代资本主义性质不同,但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