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确抗日了,做为一个中国人,他们没做错,也做得很好,应该去纪念他们。
其次,你不能否定他们的战绩,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中国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日军伤亡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如果没国民党的抗争,你以为地方武装和八路军、新四军能发展起来?只要他们为抗日奋争过,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肉血,他们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值得去纪念和称颂。好好了解下历史,残兵败将?就是你口中所谓的残兵败将抗起了中国的脊梁。。。。
马占山从1931年“九一八”以后就坚决抗日,一直到抗战胜利。
淞沪抗战: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中国以5万人对抗日本海陆空三方面攻击,光地面部队就有9万余人,最后逼得日本停战,双方伤亡:中国14104人;日本10254人,基本是1:1,在没有空中和海上支援,甚至连地面支援都没有的情况下,这种英勇作战的行为为什么不能去歌颂?
长城抗战:日军在精良装备下攻击长城延线,中国军民死死将日寇抵挡在长城以外,以4万具倒下的身躯阻挡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作为中国人,他对得起这个国家,值得写上纪念碑。
热河战役:张学良以20万兵力对抗日本10万兵力。其中古北口战斗中,中央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一个远离主力的军事哨所的7位勇士在大部队撤防后,坚守阵地,独立作战,先后毙伤日军100余人,最后壮烈牺牲。日军佩其勇,把这7人掩埋起来,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一群连日本人都尊敬的勇士,你有什么脸不去尊敬他们?
绥远抗战:绥远抗战从1936年11月15日开始,到12月19日结束。整个抗战又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其中尤以百灵庙战斗影响最大,因而人们通常把绥远抗战称作“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绥远抗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绥远的阴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对日先后有过淞沪、长城抗战,每次战后无一不是以签订割地丧权的辱国条约而告终。而绥远抗战获得了既收复了失地、又没有签订任何条约的胜利。日本关东军原以为晋绥军不中用,一吓唬就跑,“只要由日本人作顾问,以王英部打前锋,利用汉人打汉人……蒙古军督后,作为第二线支援”就可取胜。事实与日军的愿望相反:近万名伪军和几十名日本顾问被歼灭,“大汉义军”彻底覆灭。此后日本不得不撤走了在青海、绥远、宁夏地区的日本侨民,撤销了阿拉善地区的特务机关。从此,日本关东军也不轻信伪军了。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评价称:“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你真当《八佰》拍的只是电影?他拍的就是历史。。。。甚至电影还不如现实残酷。。。。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
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 汤恩伯、 张自忠、 庞炳勋 、王铭章(阵亡)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主要将领:薛岳、程潜、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龙慕韩(枪毙)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次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张发奎、 孙连仲、 王耀武、 张灵甫、 黄维、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关麟征、 郑洞国
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而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0000人、近100000名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了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最团结的时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沬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汤恩伯、 李品仙 、孙震
武汉会战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国民革命军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000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4张)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王耀武、 关麟征、 杨森、 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日军动用100000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国民革命军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0000人,被迫撤军,国民革命军伤亡30000余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邱清泉、 廖耀湘 、郑洞国、 陈明仁、 戴安澜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处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阵亡)、 陈诚、 汤恩伯、 黄琪翔、 孙连仲、 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孙连仲、 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省国民革命军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了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军。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张灵甫、 韩璇
为保证南昌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国民革命军包围而仓皇撤军,伤亡高达15000人。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寸性奇、唐淮源(中条山)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国民革命军伤亡42000余人,被俘35000余人,日军伤亡仅为国民革命军的1/20,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杨森、 赖传湘(阵亡)、欧震、 王甲本、 刘振三
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上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唯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国民革命军伤亡失踪70000人,日军仅伤亡20000人。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薛岳、 杨森、 夏首勋、 陈沛、 孙明瑾、 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的大捷,共毙伤日军50000多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 上官云相 、刘建绪、 黄绍竑 、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国民革命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十五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 王瓒绪、 王敬久 、冯治安 、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王耀武、 施中诚 、胡琏、 池峰城、 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在日军30000优势兵力进攻下,国民革命军第57师官兵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一十六天。最终国民革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0000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蒋鼎文、 胡宗南 、何国柱、 吕公良(阵亡)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革命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周庆祥、 容有略、 葛先才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终因没有拒不后援而遭到失败。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韦云淞、 阚维雍(阵亡)、 孙元良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国民革命军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 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施中诚、 胡琏 、李天霞、 廖耀湘、 韩璇
国民革命军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0000多人。最终在国民革命军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0000余人,被迫撤军。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 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响了丧钟。
还有很多战役,编辑起来太麻烦。。。如果没有国民党的这些战役,中国会成为什么样?地方武装和八路军、新四军又怎么能发展起来?
国家兴亡不是用党派来决定的,而是需要每个中国人去努力的。不了解历史就妄加评论,如果对得起那些为中国,为抗战牺牲的先烈,他们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还是无党派人士,只要他为抗日奋争过,他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值得人们去宣扬。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