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为什么要推装配式建筑?
推装配的原因,一是大家都在说的人力不足问题,还有一点似乎没人提到,那就是: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可能很多人固有观念认为:建筑的能耗主要是消耗在运营阶段,但其实大部分的能耗是发生在材料生产阶段,据统计,每炼1吨钢,要消耗0.6吨至0.8吨标准煤、1.50吨至1.55吨铁矿石、80千克至150千克废钢、3吨至6吨水。相比之下,生产一立方米木材几乎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木材切割下来的废料作为燃料就能够保证一个锯木厂的正常运转。
其次,污染的问题,大家可能感受更直观,比如G20期间强制停止工地施工那几天的“G20蓝天”。目前,中国大多数建筑都是现场完成,且包含“湿法作业”。 混凝土和砖块灰浆混合等湿法作业会产生大量灰尘,损害空气质量并造成大量浪费。因此,使用湿法作业的建筑公司必须执行“季节性停工”,通常为 11 月至第二年 3 月。
湿法作业不仅会延长施工时间,而且还可能造成较高的质量缺陷,容易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进度拖延。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部件通常是在环境可控的工厂内完成的。预制技术被称为“干法作业”,因为它不需要固化时间,也不需要混凝土或灰浆等湿润的建筑材料。
从上面看来,为了减少施工浪费和空气污染、加快施工进度、提升项目质量等优点,国家开始了大力提倡使用预制施工方法。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地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建造现代木结构建筑。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相关标准也不断完善,对推动和规范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17年3月发布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了在 2020 年前达成全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达到 15% 的目标。其中一些要求与预制木结构直接相关,比如:
制定全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确定木结构建筑的重点发展地区,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具备适合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地区可以编制专项规划。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体系以及中高层木结构建筑研究。推动“钢 - 混”、“钢 - 木”、“木 - 混”等装配式组合结构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积极推进绿色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发展环保型木质复合建筑材料。到 2020 年,绿色建筑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使用比例应达到 50% 以上。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 ...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