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的证、症、病是不同的,你说的是证候,可能是疾病的一个阶段,它指的就是这个
-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
应该是依病人实际的病情而判断出最有可能的病症,也就是需要辨明每一个病人实际上的病根所在、以便于其后的因病施治。
-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最讲究的就是“辨证施治”,这里的所谓“辨证”,就是识别、判断是什么病情,才能给予辨证施治。
辨~就是辨别、辨识、辨正、辨认的意思。而你的“辩”,应该属于辩论、辩护、辩解、辩驳之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辩证法”,但这里的“辨证施治”之“辨”,才是正确的用词。
-
耳鸣交流qq群347733170耳鸣交流qq群347733170
-
中医辩证: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
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医|学教育网整理、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等,均为证名。临床上有时又将证称为“证候”,即证为证候的简称。但严格地说,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