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中,患者如果有很多躯体主诉,但“查无实据”,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
-
患有抑郁症的病人,50%以上的患者有躯体不适主诉。临床工作中,当患者主诉是情绪方面的某一症状(如压抑、不开心等)时,医生的诊断98%是正确的。但当患者主诉是躯体方面的或涉及慢性内科疾病时,48%的抑郁症病人将会被误诊。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就经常遇到以头痛、头晕、下肢发冷、晚上多汗等为主诉,在综合医院查无躯体疾病而后被确诊为抑郁症的病人。
临床中,患者如果有很多躯体主诉,但“查无实据”,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具体可对照是否伴有如下表现:懒:主动性差,生活懒散,自理能力减退。呆:动作减少、行为不敏捷、思维变迟钝、记忆力下降、理解力明显减退。变:明显的个性改变,前后判若二人。虑:焦虑不安、一筹莫展。忧:自责自卑、意志消沉、无信心、无活力、无愉快感,甚至于萌生“生不如死”的消极自杀念头和言行。
(张晓阳 仙岳医院心理科、市医学心理咨询中心 主任)
(来源:厦门日报)
躯体化障碍如何诊断,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作者:于兰 来源:心理障碍防治368问摘要:本病的诊断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3)不断拒绝多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病变解释的忠告和保证。 躯体化症状不仅可见于癔症,在其他障碍中,如抑郁症、焦虑障碍、心因性疾病、恐怖症及躯体性妄想的精神分裂症者中也常见,有时可由于医源性因素所造成,应特别警惕。不可因为有某些心理因素而忽视了真正躯体疾病,以致造... -
朋友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该病表现为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
如果说因为神经性疾病而导致了出现各种躯体化症状,情绪障碍,长期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等患者,应尽快找神经内科,心理科或精神科的医生看病,以确定是单纯器质性的,或心理性的还是器质性加心理性的,再配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
-
根据具体表现,针对性的开方辨证调治,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不能和别人用一样的方法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