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物,是中医药物(食物)使用禁忌的一种说法。其理论来源源于《内经》五行学说之四气五味说、五行生克说,《神农本草经》的相关学说。在疾病演变过程中,人体难免出现各种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变化。其治疗遵循损有余,补不足原则,利用药物寒热温凉之特性进行配伍,攻其实邪,补益虚损。
而中医所用的药物的很大部分来源于我们日常食物,而我们日常食物也存在寒热温凉的偏差。当一种疾病处于某个状态之下的时候,食用一些特性鲜明的食物,就可能带来与疾病矛盾的后果,甚至阻碍疾病的休整,影响疾病的转归。此时,中医师们会建议这一类的食物不要轻易食用,这就是食物的宜和忌。而被忌口的食物被称为针对这个患者的发物。
我们日常说的发物,基本上来自于这些食品种类之中。那这些发物又怎么回事呢?在社会发展中,一些地区、一些人群经常出现规律性的群体发生的常见疾病(特别提示:群体发生的疾病,不一定就是传染病。比如,大脖子病,比如消渴,比如中风,比如风团)。而疾病的演变在群体中的规律是相同的。那么对群体出现的疾病,其饮食注意事项就是相似的。影响较大、发生不良变化频繁的食物,需要大家注意回避的机会就增加。尤其近代,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传染病大流行。一些具有发散、升发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在传染病的流行中,既能作为治疗性药物,又能影响疾病转归,普通老百姓很难掌握,需要回避。久而久之,这些食物直接被大家称为发物。
赫赫有名的发物,猪头肉,猪颈肉,老鹅,公鸡,鲤鱼,韭菜(发散作用),豆腐,芫荽(发散作用)、姜葱(发散作用)虾子,螃蟹等等。海鲜、生黄芪(生发作用)也是常见忌口食物。
-
所谓发物就是能使伤口不好愈合且能加重伤情的食物,这是古代人凭直觉下的结论,而事实上没有发物这回事。
-
所谓“发物”,根据民间习俗和《随息居饮食谱》等一些文献资料归纳起来,常见的发物有猪头肉、鸡肉、鸡蛋、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鹅蛋、鸭蛋、野鸡肉等肉类;
有鲤鱼、鲢鱼、蹲鱼、鲚鱼、白鱼、黄鱼、乌贼鱼、鲳鱼、鲥鱼、鲈鱼、鲟鱼、鲩鱼、章鱼、比目鱼、鲦鱼、带鱼、鳙鱼、黄鳝、蚌肉、蚬肉、虾子、蟹等水产类;
有香椿头、芸薹、芫荽、芥菜、菠菜、豆芽、莴苣、茄子、茭白、韭菜、竹笋、南瓜、慈姑、香蕈、蘑菇等蔬菜;有杏子、李子、桃子、银杏、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瓜果;有葱、椒、姜、蒜之类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
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特别是在患有疮疡肿毒,或慢性湿疹皮炎之类皮肤病人以及过敏性疾患者,发物忌口更显得重要。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引起旧病复发。二
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
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黄。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 *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