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配合医生处理,不要随意。
-
我的小兄弟出生于1993年,那时人们并不了解自闭症(autism,也称孤独症),同样,我的父母对这一病症也知之甚少。在后来的10年左右的时间里,父母发现我的小兄弟的异样:时常受到外界的刺激并且有时表现出伤心欲绝的情绪。最后我的小兄弟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但我的父母并未放弃,他们尝试了各种努力,其中就包括尝试以孩童的眼光和身体状态来体验这个世界。
在上世纪90年代很少有人讨论自闭症,部分原因是由于当时这种病症的存在并不广泛。和自闭症相关的研究也很有限。对于那些没有和自闭症患者直接接触过的人来说,他们主要通过各种书籍、电影等大众文化来了解,比如说电影《雨人》(《Rain Man》,也译为《手足情未了》)。
对于那些家庭内有自闭症儿童的人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为家长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互联网使得这些家长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而此前他们只能查阅当地图书馆、寻求社区内帮助以及与其他家长交流联系。
作为家长,当面对孩子发脾气或者各种情绪反应时,他们时常会遇到这些问题,比如说“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或者“哪种方法最有效呢?”但是对于患有自闭症以及各种感觉处理障碍的儿童的家长而言问题可没有这么简单。父母常常于绝望中又带着期望来帮助他们的孩子停止身体上的自我戕害,无论这种自戕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这些父母还一直寻找任何能使病症发作时的孩子恢复平静的方法。
我的家人也像许多有着类似遭遇的家庭一样做了这些努力:尝试各种各样的法子希望能够见效。可喜的是,我的兄弟终于在语言等各项表现上有了进步,他的表现会比其他自闭症儿童要好许多;不幸的是,这是我们多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并非为自己的努力感到不值,我们希望我兄弟还能有更大的进步,而我们距这个目标还很遥远。当我兄弟很小的时候,他感受如何,我们全家人也都和他一样,这个家庭都萦绕着相同的氛围。日子好的时候,也就是小兄弟很少情绪奔溃的时候,全家都很愉快。而那些糟糕的日子直到现在我也不想回想,我和父母都备受煎熬,可想而知我那患病的小兄弟是多么痛苦了!
坦普尔·葛兰汀和拥抱机
当我上大学时,我有机会听了美国动物科学家、著名自闭症患者坦普尔·葛兰汀的讲座。葛兰汀是自闭症领域内一位非常知名的研究人员,事实上,她本人也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在讲座中她讨论了很多话题,但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拥抱机”( The Hug Machine)了。这个机器对于研究自闭症以及感觉处理障碍具有重大意义与贡献。
自闭症的许多标志性特征牵涉到感觉处理。具体来说,在接受各种各样感官输入(如风景、声音、味觉、触觉等)后,自闭症儿童往往会受到强烈刺激。我记得我的兄弟也受到这种折磨,而葛兰汀表示自己在幼年时便意识到这种情况。当听到消防警报时我兄弟就会变得尤为紧张,他还经常当众扯掉自己的衣服,并且20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他每天只吃同样的食物!
和葛兰汀不同,我的兄弟在触觉方面表现出的矛盾令人费解。他不喜欢被人拥抱,他经常与人发生斗争,这就是我的小兄弟看起来像“冷血动物”一般。而与此同时,他还会表现出自我安抚的行为,这些行为看上去是他想得到拥抱!事实上,如果当他正在情绪激动的挣扎中翻来覆去时,一个坚实的拥抱不仅能防止他伤害到自己(或者伤害到附近的其他人),似乎还能让他平静下来。缓解自闭症儿童的紧张:拥抱机、加重毯子或许有效
图/维基百科
葛兰汀喜欢动物,她的研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牲畜打交道。当幼时的葛兰汀进入她姑妈的农场后开始对动物强烈着迷,在那段时间里,葛兰汀观察到农场里有挤压机(squeeze machine),这种机器用于安抚焦虑的奶牛,因为乳牛场内的牲畜的身体上需要烙上记号,而此时牲畜就会变得紧张不安。在那时,葛兰汀就更新了该装置的理念以用于人类身上。该装置的原型包括两个橡胶气垫和一个木制骨架,这样葛兰汀就可以站在该装置内,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气垫包裹自己的松紧程度。
葛兰汀充满天才与系统思维推断出由“拥抱机”产生的“深接触压力”不仅能够安抚动物还能平静自己。她的论文主题——《自闭症患者、大学生和动物使用“深接触压力”后的镇静效果》——发表于1992年,也就是我兄弟出生的前一年。
“深触摸压力”
葛兰汀的研究把“深处摸压力”定义为“大多数类型的较重的施力,如握力、按抚、对动物的抚摸或是用襁褓包裹的力”。正如葛兰汀指出的,区分施加力量的轻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轻抚的施力就好比撩痒或者头发在皮肤上移动一般。这种类型的接触会刺激神经系统并引起警惕,此外还会使人变得焦躁。而“深压力接触”,即力量较前者大些时,已被证明能起到使患者恢复平静的效果。
“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听觉、视觉等远端感官刺激,他们更喜欢近端感官刺激,比如说触摸、味觉和嗅觉。”葛兰汀这样写道。这是她引用了一篇1981的论文的说法,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儿童(既有自闭症儿童,也有非自闭症儿童)对不同感觉形态如何做出回应。
葛兰汀还在其他研究中讨论了“深接触压力疗法”(deep touch pressure therapy )不仅广泛地适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还适用于神经不存在这种异常的人。我们很早就意识到新生儿不仅需要人类密切接触以获得生存,更重要的是触摸有助于其精神上的茁壮成长。这些与抚摸有关的早期经历,尤其如照料者的拥抱和安抚不仅会对儿童身精神发展关系紧密,也会和其身体发展密切相连。
最近有更多的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内,触摸对于早产儿的健康有着奇迹般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婴儿时期,在儿童生命中的第一个10年里,这种益处都会贯穿其中!
“深接触压力疗法”也被证明对那些没有患自闭症但患有焦虑的儿童及成年人同样具有帮助。职业治疗室早在数十年前就知道深接触压力不仅能帮助患有感觉处理障碍的儿童,还能对多动和注意缺失紊乱的儿童起到作用。
虽然拥抱机装置现在也有使用,对于那些没有使用空间或者不知道从哪开始使用的人而言,加重的毯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后者更容易使用且价格相对低廉,更重要的是同样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并且加重毯子使用范围好像更广,因为即便在床上也照样能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加重毯子已被证明有助于睡眠。
在论文结论中葛兰汀指出深压力接触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同样,不见得每个自闭症患儿都会对此作出理想的、满足期望的反应。尽管如此,葛兰汀的初步研究和20年来的额外调查已经帮助了无数的家庭。而在发现拥抱机疗法之前,虽然人们(包括葛兰汀)也想方设法帮助自闭症儿童,但彼时的治疗装置不仅令人望而生畏,并且疗效甚微。 -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
处理办法:对孩子的表现特点,做出正确的猜测,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因为没有语言可用来达到他想要的东西。当孩子为了得到糖果、糕点、冰淇淋或想要(买)感兴趣古怪的东西时,会持续几个小时的尖叫或大声叫喊、跺脚、踢东西、撞头、大发脾气等。
处理的办法——消退法1.在街上或商店等场所里发生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地把他从现场拖走。
2.在家里,一旦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应当不予理睬,并坚持到他平静为止。还可以把带到单独的房间(隔离室)内,隔离一段时间,待他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抚或给他表扬和赞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记住,不予理睬的终了不给奖励是无用的。在不予理睬到他安静时,需要时间才能起作用,“还需要钢铁一般的神经,加上聋子一样的耳朵”,才能获成功。
3.当孩子发生尖叫、发脾气时,千万不要想以某种东西来“安抚”孩子,达到平静。其结果,反而让孩子“意识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脾气来达到。另外,也不要用拍打、吓唬的办法来阻止。4.当孩子稍大些时,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和使用词语时,若发脾气,可能用坚定的声音或态度对他做出反应会有效。即是他可能去听从这些“常规的”控制方法。
二、处理破坏行为问题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往往想通过考察他们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而出现的许多破坏性的行为。破坏性的行为的后果是严重的。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书本、窗帘等撕开,用积木去打破电灯,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是不行的道理,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为了嗅嗅某些味道,他们将弄到的排泄物涂洒在墙壁上。
处理办法1.提供一个让孩子无法进行破坏的环境。
如:(1)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一个好环境,把易碎贵重的物品藏起来,或放到他够不着拿的地方。
(2)提供一些摸上愉快,看上去兴趣的摔不烂,易搬动的,大而坚实的物品让他去玩。
(3)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装饰一个无法破坏的专门房间或专门玩的区域让他去玩。
2.当破坏行为出现时,采取的最好办法是阻止他尽快地把他从这种行为中转移出来。破坏行为行为的特征是制造麻烦,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常见行为表现有大声喊叫、哭闹、呜咽、抽泣、跺脚,有的患儿也会让自己突然摔倒在地。
(1)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打骂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2)可以用拥抱、搔挠的游戏或做一个孩子喜欢动作、事情,让他转移注意力,贴切的引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是被禁止的。孩子发脾气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大多数情况,都是孩子不能正常表达自己需求。家长积极有效的干预引导,会使孩子越来越进步。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