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蜡烛根据自己的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航空事故调查报告的出炉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经过多方位、全要素的考量,甚至还要通过某些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为了确保最终报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半年到一年的调查过程是正常的!
惨烈的坠机现场,会让我们感到吃不下饭,航空业每一条规则背后都是用付出太多人的鲜活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而那些在空难中死去的乘客们也想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可谁想到有时意外和死亡会这么快到来!
往往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人为疏忽叠加起来必然会造成一起惨烈的空难在现实中发生。
看到新闻的时候,真的太吃惊了,国内真的真的极少出现这样的坠机事故了,最后飞机趋近于垂直的降落,不知道飞机上的乘客们都经历了什么,真心希望赶快出调查报告吧!
蜡烛相信以上所说的内容,都是大家所失望的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东航事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公众不约而同地密切关注着事件的最新进展,现场是什么情况?事故过程是怎样的?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有结论?大家急切地等待答案!
空难调查为何耗时这么久
以往重大空难初步调查报告最快出炉时间以月计。
一般情况下,空难发生后,在基本信息确定的情况下,调查组会在短期内发布初步调查报告;然而,空难调查往往错综复杂,困难重重,最终报告出炉需要多方参与,可能在事故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公布。
伊春空难:调查近两年发布报告
2010年8月24日,一架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机型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VD8387定期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进近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
8月25日,初步调查发现,没有人为破坏迹象。根据失事现场情况判断和幸存者回忆,飞机在空中没有发生燃烧或爆炸。失事飞机黑匣子已经找到。
8月28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式成立,成员来自国家安监局、监察部、民航局、全国总工会、公安部、国资委、黑龙江省政府等多个部门。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和专家组。
伊春空难事故调查涉及到飞机的制造商、运营商、运行人、飞行、维修、空管、机务、机场等八个方面。调查组的主要职责包括查明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查清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处理意见,总结事故教训并提出预防事故的整改措施和针对性措施建议等等。
将近2年后,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调查报告,经调查认定,伊春“8·24”特别重大飞机坠毁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议对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处以500万元罚款,并对19名责任人进行处理。
那么,调查报告究竟何时可以公布?国际民航组织曾表示,一般来说,对事故或事故征候进行调查的国家,预计将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提交一份初步报告,同时鼓励负责调查的国家在事故发生后12个月内出具一份公开的最终报告。
不过这并不是必须的时间表,比如当年的川航风挡玻璃爆裂事件,中国民航局正式通过的最终调查报告是在两年后才披露。
-
空难事故的调查是非常复杂且耗时的工作,按照以往估计得1-2年时间!
事故调查组在现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调查以独立、客观、深入、全面为原则
查明事实情况;
分析事故原因;
作出事故结论;
确定事故等级;
提出安全建议;
完成调查报告。
至于事故调查报告时间,参考以往空难发生情况,1-2年,甚至数十年,比如2014年的马航迷雾至今未被揭开!
-
目前看,MU5735寻救难度非常大,同时飞机撞击地面时超乎寻常的剧烈,找到黑匣子很困难,找到黑匣子后其是否已损坏,能不能得到有效数剧仍然是未知数,所以情况不容乐观。
当然,分析事故原因并不完全靠黑匣子,还有空管机构的监管数据,飞机落地的状况,飞机撞击地面的现状分析等等,总之分析事故原因,有多种参照,只要这些参照指向一致,基本能厘清飞机失事的原因。
如果找到黑匣子,并且数据完整,一月以内便可出事故调查报告,还公众一个明白和关切。
飞机上有两个黑匣子,一个记录驾驶舱语音,一个记录飞行数据,如其中一个损坏,将给事故原因研判造成困难,则时间将延长一月至两月。如果都损坏,则完全靠外部掌握的数据进行研判,对事故的原因应该有争议,出报告的时间需两个月到半年都有可能,甚至更长。
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待,请大家相信中国的航空专家,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在此,向遇难者默哀,向家属表示慰问,请节哀!
-
以往重大空难初步调查报告最快出炉时间以月为计。
一般情况下,空难发生后,在基本信息确定的情况下,调查组会在短期内发布初步调查报告;然而,空难调查往往错综复杂,困难重重,最终报告出炉需要多方参与,可能在事故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公布。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事故调查是一项专业、系统、复杂的工作,与其焦急地等待消息,不妨先来梳理一下航空器事故调查都有哪些流程。
事故情况需要汇总哪些信息?
事故发生后,相关单位立即向事发地监管局报告事故信息;事发地监管局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事发地地区管理局,同时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事发地地区管理局收到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报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和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中心,并且在2小时内以文字形式上报有关事故情况。
内容包括:
事发的时间、地点和航空器运营人;
航空器类别、型别、国籍和登记标志;
机长姓名,机组、旅客和机上其他人员人数及国籍;
任务性质,最后一个起飞点和预计着陆点;
事故简要经过;
机上和地面伤亡人数,航空器损坏情况;
事故发生地点的地形、地貌、天气、环境等物理特征;
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品的载运情况及对危险品的说明;
报告单位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与事故有关的其他情况。
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事发相关单位向事发地监管局填报《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要求的“民用航空安全信息初始报告表”,并且抄报事发地地区管理局、事发相关单位所在地地区管理局以及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事发地监管局应当立即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事发地地区管理局;事发地地区管理局应当在事发后24小时内将审核后的初始报告表上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
工作组在现场的工作权限有哪些?
决定封存、启封和使用与发生事故航空器运行和保障有关的文件、资料、记录、物品、设备和设施;
要求发生事故航空器的运行、保障、设计、制造、维修等单位提供情况和资料;
决定实施和解除事发现场的监管;
对发生事故的航空器及其残骸的移动、保存、检查、拆卸、组装、取样、验证等有决定权;
对事故有关人员及目击者进行询问、录音,并可以要求其写出书面材料;
要求对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照片、胶卷、磁带等影像资料。
民用航空器事故调查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按照《民用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程序》,我国境内的民用航空器事故由我国负责组织调查。负责组织调查的部门应当允许航空器设计国、制造国各派出一名授权代表和若干名顾问参加调查。
事故调查组在现场从哪些方面着手工作?
调查以独立、客观、深入、全面为原则。
查明事实情况;
分析事故原因;
作出事故结论;
确定事故等级;
提出安全建议;
完成调查报告。
(此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调查规定》(CCAR-395)、《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CCAR-396)、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及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手册》(DOC9756))
空难调查为何耗时这么久
以往重大空难初步调查报告最快出炉时间以月为计。
一般情况下,空难发生后,在基本信息确定的情况下,调查组会在短期内发布初步调查报告;然而,空难调查往往错综复杂,困难重重,最终报告出炉需要多方参与,可能在事故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公布。
-
上一次伊春坠机的调查报告用时将近两年,这次应该也不会太快。
目前只找到了一个黑匣子,看新闻消息说是语音记录器,存储单元相对完整,但有一定损坏,不知道数据提取会不会有困难。另外一个黑匣子飞行数据记录仪还没有找到,找到了才能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至于正式的调查报告出来的时间,可以参考一下最近一次的伊春空难出调查报告所需时间。
伊春空难发生时间在2010年8月24日21时,调查报告正式出具的时间是在2012年6月29日,中间间隔了22个月,将近两年。正式的调查报告全文可以在政府官网上看到,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还是希望尽快找到第二个黑匣子,做好数据提取和分析,以便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调查报告是内容会涉及到航班的基本情况、事发经过、事发原因及定性、责任处理和后续整改建议,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调查和论证。
耐心等吧,相信政府,相信调查组会给出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和详细的事故原因。
愿逝者安息。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