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主要历经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中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 ,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多年中,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年——)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⒈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⒉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⒊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 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
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中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2009年,33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升格为安全监督管理局。
2017年9月1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表示。民航局已经修改了相关规定,并制定相应评估方式,允许航空公司根据评估结果在航班上使用特定型号的电子设备。
2017年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东盟各国飞机事故调查部门在第23届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及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对话伙伴国相关会议期间,签署了一份关于飞机事故调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
(二)中国人民航空公司(人航)成立(1952 年 7 月-1953 年 6 月)
1952 年 7 月 1 日,在天津成立“中国人民民用航空公司”
1952 年 7 月 27 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航空公司” 其中有经理部、营业处和飞机维修组
第一任总经理:方槐
下设 5 处 1 室:人事处、事务处、机航组业务处、财务处、秘书室
营业处:天津营业处、武汉营业处、广州营业处、南宁营业处、昆明 营业处、重庆营业处
场站、航行调度、通信、气象、油料供应等部门归属民航局——政企 分开
中国人民航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设备:
飞机——28 架(1952 年 7 月-12 月)、6 架(1953 年第一季 度)
航空器材——24332 件,维持 1.55 万小时飞行
航线:
北京-汉口-重庆(1952 年 8 月 1 日,DC-3)
重庆-汉口-上海(1952 年 8 月 23 日,DC-3)
昆明-南宁-广州(C-46)
广州-湛江(不定期)
北京-西安-重庆(1953 年 5 月,C-47)
北京-太原-西安-重庆(1953 年 5 月,DC-3)
创造利润——39.8 万元
存在问题:机构重叠,层次太多;力量分散,减弱领导;未能统盘筹 划——提出撤消
撤消:
1953 年 6 月 9 日,人航与民航局合并对外保存公司名义
1954 年,人航取消对外名称,飞机喷涂民航局局徽
人航的作用:
(1)在开辟航线、拓宽航空运输、发展通用航空业务、改进经营管 理以及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定规章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 一定经验
(2)是新中国民航成立后实行政企分开、走企业化道路的一次有益 尝试
(3)若时间更长一些,可能会对民航的进一步改革和走企业化道路 提供更多的借鉴
四、“一五”期间民航事业的稳步发展
1952 年 11 月,民航局党委会讨论《民航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的计划 纲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加强“民航技术人员的培养、民航 基本建设、民航飞行业务三项任务”,以达到“在五年之内不但完成现 有国家对民航的要求,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五年后国家大规模建设及经 济繁荣所要求民航的飞行业务准备条件积累经验”。还要争取满足国家 生产、商品交流和政治、文化日益发展对民航运输的要求,并满足国 防需要。在经济上,要从少赔、不赔而逐渐达到稍有盈余。
(一)航空业务
1、初步建立起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连接东北、华北、华东、中南、 西南和西北地区各主要城市的航线网
2、试航西藏成功
3、开辟两条国际航线(中缅、中越)——发展东南业友好关系起了
积极作用
1957 年 10 月 5 日,周恩来总理为民航作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 服务质量,争取飞行正常
(二)机型更新
里 2——32 架
伊尔 14——32 架
伊尔 12——4 架
——新中国民航主要技术设备首次更新
——与世界各先进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
苏联的里-2 型飞机是一种活塞式双发动机运输机,其最大时速 325 公里,巡航时速 240 公里,最大航程 2650 公里,升限 6400 米,载 重 7.65 吨,载客 20 至 30 人。在解放初期,其地位非常高,曾是国 家领导人的专用机型
伊尔 14 型-678 号客机是 1957 年 8 月,前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 理的专机,是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乘坐的第一架专机。飞机长 21.3 米, 翼展 31.7 米,高 7.8 米,重 12300 公斤,升限 6500 米,最大航程 3200 公里。自 1957 年至 60 年代中期周总理一直乘坐该机,到过许 多国内城市,还去过越南、朝鲜等周边国家
伊尔-12 在 40 年代后期和 50 年代前期是高空飞行性能较好的运输 机,作军用运输机时可空运或投兵员、轻型装备
(三)机场建设
1951 年 10 月 4 日,扩建天津张贵庄机场
1953 年,改造武汉南湖机场
1955 年,新建北京首都机场(1958.3 建成)
一、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一)管理体制的变化
1952 年,空军建制——1954 年,国务院直属局——1958 年 2 月 27 日,交通部的民用航空总局——1961 年 1 日,权力收回——1962 年, 国务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
在交通部的民用航空总局时,技术环节:受空军领导(双重领导), 管理体制:四级管理体制(权利下放),(民航局、地区管理局、省局、 民用航空站),产生问题:地方办民航热情高涨,与实力不符。
(二)在“大跃进”中的挫折(1958 年-1960 年)
“运输航空四通八达,专业航空遍地开花”�6�8
1、民航“二五”计划的制订
1956 年 2 月-3 月,《关于民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十五年远景规划的 建议报告》
航线要求(国内、国际) 航线长度:比“一五”增长近 3 倍,专业航空飞行小时比“一五”增长 36 倍以上
1958 年,“二五”计划草案
飞机要比 1957 年增加 600 多架,航空运输周转总量比 1957 年增长 14 倍,达 2.3 亿吨公里,但最终都未实现
2、盲目扩大地方航线 飞机平均日利用率由 1957 年的 0.9 小时,下降至 0.3 小时,由于仓 促开航,出现忽视飞行安全、客货运量不足、油料供应困难等问题,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承担非正常航空运输 钢铁、粮食运输,运量上升,而运价下降——飞得越多,赔得越多
4、保证各项专机飞行
1958 年 2 月,周总理赴朝鲜访问
1959 年 10 月,国庆 10 周年包机任务、专机任务
1960 年 4 月,周总理出访东南亚五国(联合空军)
1960 年 8 月-9 月,郭沫若副委员长访问印度尼西亚
1960 年 8 月,陈毅副总理访问阿富汗
(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1、发展国内航空运输
航线布局调整:65 条-26 条-42 条,重点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 和西北等
1965 年 3 月 1 日,北京-成都-拉萨,正式开航
2、发展国际航空运输
1958 年 5 月,北京-乌兰巴托
1959 年 4 月 3 日,北京-平壤
1958 年 7 月 18 日,与北欧航空公司签订联运代理合同
此后,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航空公 司签订代理合同
与苏联关系破裂,需要利用其他国家资源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海、 广州作为窗口
1964 年 4 月 29 日,中巴通航:达卡-上海-广州-达卡
周总理高度重视中国民航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中国民航不飞出去,就 打不开局面。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我要和你们一起去实 践。”
1965 年 6 月,伊尔 18——周总理访问坦桑尼亚,途径 12 个国家和 地区,在 8 个国际机场起降,飞行 80 小时 15 分钟,累计航程 44631 公里 ——当时飞行时间最长,距离最远
该机队同年 7 月担任邓小平总书记访问罗马尼亚的专机任务
3、机场建设
1958 年 10 月,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昆明长水机场),贵阳磊庄机 场(贵阳龙洞堡机场)
1959 年 3 月,新建南宁吴圩机场,改建成都双流机场,建设了一批 地方机场
1963 年 11 月-1964 年 4 月,扩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
4、机型更新 1959 年,苏制伊尔-18 型 1963 年,英国产“子爵号” 至 1965 年末,全民航拥有飞机 355 架,比 1957 年增加 237 架,主 要是运-5
5、改善经营管理 1965 年,结束了连续三年亏损且略有盈余
二、“文革”中民航遭受的破坏及转机
(一)管理体制的变化
1969 年 11 月 20 日,《关于进一步改革民航体制和制度的请示报告》 民航划归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
总局机关设置三大部:指挥部、政治部、后勤部; 财务实行收支两 条线;实施“义务工役制”
(二)“文革”对民航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是前五年)
1、生产运营下降 1966 年-1967 年,运输量略有增加
1968 年以后,开始逐年下降
1970 年,客运量 21.73 万人次
劳动生产率 1969 年-1973 年下降 26%
2、机场建设不合理 “靠山、分散、隐蔽(” 山、散、洞)例如:西昌锅盖梁子机场、兰州 中川机场
3、干部队伍和技术力量受到严重摧残 “阴谋驾机外逃案”张开元,撤销民航机械专科学校 ——影响技术业务骨干成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三)在曲折中发展(1971 年——“九一三”事件后)
1、开辟远程国际航线
1973 年周总理指示 “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要从历史发展的眼光 来建设民航事业。”,“积极准备开辟航线,合理调整现有航线,团结第 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反对两霸”
1972 年-1974 年,中国政府先后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南斯拉 夫、埃塞俄比亚、土耳其、伊朗、意大利、挪威、丹麦、希腊、瑞典、 加拿大、瑞士、日本、扎伊尔等国政府谈判并签订通航协定
1974 年,初步实现“飞出去”,从东西两个方向环绕地球一周,试航纽 约成功
开辟 4 条远程航线:
北京-莫斯科
北京-上海-大阪-东京
北京-卡拉奇-巴黎
北京-德黑兰-布加勒斯特-地拉那
——航线里程增加到 37062 公里
标志着中国民航开始进入国际航空活动新阶段
到 1976 年底,国际航线 8 条,通航里程 40933 公里
2、执行重要专机任务
1971 年 10 月 25 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
1974 年 2 月,致电国际民航组织,恢复一切活动
1974 年 9 月,沈图率团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 21 届大会, 当选理事国
3、国内动力增加
放宽了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乘坐民航班机的限制,大幅降低了国内航 空运价
4、更新机型
1971 年,苏制伊尔-62
1972 年,英制三叉戟型客机
1973 年 8 月,美制波音 707——首次使用喷气式飞机
5、人才培训和科研工作开始恢复
1972 年后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了能胜任远程国际航线飞行的飞行员 天津张贵庄机场组建教导队——对全民航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科研处
6、扩建和新建机场
扩建首都机场
扩建杭州笕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
改建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
扩建合肥骆岗机场
扩建天津张贵庄机场
新建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哈尔滨太平机场) -
肯定有民航业!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2、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
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3、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
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 ,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
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
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
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4、第四阶段(2002年——2004)。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一是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
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二是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
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 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
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三是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
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 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
截止2004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
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截止至2019年底,中国民航客运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运量为世界第二。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