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是:1、开始挖掘山阳渎段运河是为运送粮草和士兵攻打陈朝;2、为了巩固边防和对高句丽用兵,于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3、加强对南方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4、方便南北物资的调运,便于将江南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和长安;5、满足隋炀帝巡游天下的的需求。
-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文帝意图南下消灭南朝陈,采纳高颎的策略,干扰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的军事储积,使陈损失惨重。隋文帝于隋与突厥之战胜利后,开皇七年(587)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21]
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开皇九年(589)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隋朝在此局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都想逃回中原。义宁二年(618)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67-70]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 [70]
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义宁元年(617)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71] ,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72-73]
旗帜
旗帜
义宁二年(618)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74] 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5月23日,王世充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75] 唐并之崛起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 [43] ), [2] 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 [3] [44] 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洛阳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沟通江南经济地区、中原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了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又以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为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
如本站内容“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让我们持续更新!
打赏